元宵節,又稱上元節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燈節,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,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。正月是農歷的元月,古人稱夜為“宵”,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。為了讓職工們感受元宵節的快樂,了解元宵節的風俗習慣,2月19日,徠木股份工會舉辦了“鬧元宵”活動。
2月18日,工會的工作人員們努力的布置現場。

經過工作人員的布置,展現給職工們的是一片喜氣洋洋的節日氛圍。

2月19日中午我們的活動開始啦,吃湯圓、猜燈謎、做燈籠,我們的職工們都樂在其中。
吃元宵是一個傳統習俗,一般多在元宵節吃。“元宵”作為食品,在中國也由來已久。宋代,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。這種食品,最早叫“ 浮元子”后稱“元宵” ,生意人還美其名曰“元寶” 。元宵即"湯圓"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黃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棗泥等為餡,用糯米粉包成圓形,可葷可素,風味各異??蓽?、油炸、蒸食,有團圓美滿之意。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,而是在糯米粉中"滾"成的,或煮司或油炸,熱熱火火,團團圓圓。

“猜燈謎”又叫“打燈謎”,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,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。每逢農歷正月十五,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,燃放焰火,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,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。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,所以響應的人眾多,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。


猜燈謎現場熱鬧非凡。
元宵放燈的習俗,我們可愛的小哥哥、小姐姐們親手制作了可愛的燈籠。率先完成燈籠制作的化身“手工勞技課老師”,幫助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完成燈籠制作。

通過此次活動,旨在讓職工們通過活動親身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,進而更加了解我們的民俗風情,同時培養職工們的的動手能力。職工們也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。